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歸根到本質上是一樣的,應該看重的是轉化效果,而不是單純的速度,這沒有意義,在網絡上快速推廣自己的網站?
這里說的轉化的意思是實現網絡營銷的需求,可以是品牌曝光,可以是實際成交額,可以是口碑
推廣的渠道就現在的網絡環境主要是幾種,渠道怎么搭配,每個渠道怎么運營,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來看,每個公司現狀,需求不同,營銷思路也就不同。
可能別人玩的風生水起的套路你直接拿過來就用,賠的不要不要的。適合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所在。
目前企業做網絡營銷需求如果粗狂的劃分主要是幾種
一個是企業規模本身不大,想通過網絡渠道開拓客源
一個是企業規模相對比較大,本身也做網絡營銷,但是效果不好想提升效果
在一個比較特殊,是國外的大企業想通過網絡渠道打開中國市場
分開說
第一種,企業規模本身不大,想通過網絡渠道開拓一下客源。
這種企業一般網絡廣告預算有限,承錯能力也比較低。三五十萬投進去一點水花都看不到往往對企業就是滅頂之災。
對于這類企業的營銷思路一定是精細化營銷,把有限的預算花在刀刃上,并且在短時間內能看到回款,開始的時候即使不能直接促成企業盈利,但是至少盈利可以反哺網絡營銷的預算。
比較適合的搭配是sem競價加seo
千萬別覺得競價就一定是燒錢的,一個足夠經驗的sem做投放完全可以做到精細化操作。并且就目前國內的網絡營銷市場來看,競價是轉化最快的渠道,沒有之一
seo相對給的預算可以少一點,seo效果相比于競價是慢一些的。不過前面有競價支撐,可以給seo生效足夠的時間周期
通過seo的選詞策略,第一期覆蓋當地產品服務,先把手邊的流量抓過來在途大計。不要上來就搞競爭度非常大的詞,不是說這類詞上不去,而是這個時間周期對小企業來說太久了,seo如果半年內還是毫無起色,就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關鍵詞定位除了問題。
對于第二種,企業規模本身比較大,想提升網絡營銷效果的
接手這類企業第一個要做的事情不是增加廣告預算,而是找問題
這類企業往往以前的廣告預算就不會很小,沒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一定是投放思路有問題。
要么是粗狂式投放完全靠運氣轉化;要么就是投放的廣告文案,內容不對,用戶看到之后一點感覺都沒有;要么就是咨詢環節有問題。
總之,找到問題比蠻干重要的多,找到問題之后再原有投放策略的基礎之上逐步調整。不要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投放打翻重建,要給廣告和企業一個緩沖期。
seo的重點應該是先品牌再轉化,大企業付費渠道的轉化效果一定是需要依靠seo等手段作為輔助提升轉化的,轉化率10%和15%,對企業來說效果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
第三種情況,就是國外的公司想打開中國市場
這種情況競價反倒不是第一步要做的,第一步應該把重點放在seo上。通過seo的手段短時間內讓品牌和行業詞瘋狂曝光,口碑打造及時跟上
等你的產品信息和品牌信息已經覆蓋到一定程度,大家都知道有你這個品牌的時候。
競價等精準渠道全面展開,直接收割用戶促成轉化
沒有品牌鋪墊的時候一切競價都要慎重,這就是孤掌難鳴,想釣魚,先得有池塘才行
回歸本源,至于速度,雖然說網絡營銷世界三個月就是一年,但是自己的內功沒練好,跑向對手的速度越快,可能被打也就越快
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網紅產品一下子就冒出來,不出幾個月就銷聲匿跡的道理是一樣的。當然這是另一種玩法,短平快暴利收割,這種營銷模式從根本上就是生命周期非常短,在有限的時間最大程度盈利。
這種模式有時間可以專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,不過這種短平快的短線不適合絕大多數的企業,一個營銷動作一旦沒有準備好就投出去,雖然短期內看起來效果喜人,但是后續不斷地問題會直接拖垮企業。